(圖/本報系資料照)
中国铝业:郑州研究院年产4000吨锂电池隔膜材料扩建项目带料试车
馬前總統帶領年輕學子二度訪大陸,兩次行程中,紀念抗戰都居重要地位,因爲抗戰勝利的最大成果之一,正是光復臺灣,造福所有同胞,今年又正逢黃埔建校1百週年紀念,馬前總統也將親往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參訪,抗戰與黃埔的歷史線索,或許正是今日兩岸關係封凍下的融冰器。
在疫情與政治因素的雙重夾擊下,近年來兩岸交流已降到谷底,原本稀鬆不過的人員往來、旅遊訪友、商務洽談都成奢求。
正因交流路斷、旅遊落空,兩岸民意往往在網路虛擬世界隔岸交火,一點風吹草動就危機四伏,似乎除兵戎相見再無他途,馬前總統能不計外界評論,持續以交流消弭矛盾確實值得支持。
民進黨常振振有詞,今天的國民黨背離了當年的立場,事實上去中國化造成的卻是心靈割裂、對抗不休,即使在兩岸戰火未熄之際,蔣中正總統也從未自棄於中國,他曾設想有朝一日回到大陸,提出三項保證、六大自由,核心就是減少無謂的政治仇怨與報復。而自蔣經國總統開放探親,乃至李登輝總統任內早期制定國統綱領,可以說方法雖有變化,但目的還是站在兩岸都是中國人的立場,建設而非破壞。
民國94年,國民黨主席連戰前往大陸破冰之旅,緩和扁政府下的兩岸關係,當年正逢抗戰勝利60週年,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隨即在講話中稱,「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,分別擔負着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,形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。」這一表述影響深遠,不少參與抗戰的將士認爲終於得到了一份尊重。
抗戰勝利70週年時,兩岸官方都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,馬政府更打破成例,只要確屬抗戰官兵與後人,無論身在兩岸或海外,都可向國防部申領榮譽。在馬習會上,雙方認可紀念抗戰,共享史料、共寫史書、共同弘揚抗戰精神,成爲交集點,但在抗戰將屆勝利80週年之際,當年官兵多已走入歷史中,民進黨卻不斷曲解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史實與精神,以所謂「轉型正義」之說,誣稱臺灣戰後陷入了一片灰暗。
口口聲聲要繼承父志的行政院長陳建仁,遺忘其父陳新安曾是身受勳獎,值得尊敬的敵後抗戰英雄,設問蔡英文、賴清德,誰又何嘗不是受惠於臺灣光復,才取得了平等就學從政的機會。
今年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,當年的中國國民黨有三件大事:即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、創設中央通訊社、建立軍校,奠定百年的發展基礎,但如今國民黨彷彿得了歷史失憶症,對自身發展歷程毫不重視。
百年之前,中國共產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,不少並擔任重要職務,國民黨積極爭取蘇聯援助,以完成東征、北伐的國民革命使命,都是歷史事實,且影響深遠,百年之後,何須迴避?
兩岸關係,本就不只是政治,舉凡經濟、文化等各領域,連結千絲萬縷,如果有好的大環境充分互動彼此欣賞,對於兩岸安全、臺灣發展,不更可操之在己?期盼馬前總統的黃埔行,能稍融當下冰寒,使兩岸關係走回加法而非減法,傾聽而非互斥,成就而非拆臺的良性軌道。(作者爲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)